1、【原文】 夫儒生不览古今,何知一永不过守信经文(1),滑习章句,解剥互错,分明乖异。
(相关资料图)
2、文吏不晓吏道,所能不过案狱考事,移书下记,对卿便给(2)。
3、之准无一阅备(3),皆浅略不及,偏驳不纯,俱有阙遗(4),何以相言? 【注释】 (1)何:根据文意,疑“所”草书形近而误。
4、一永:疑是衍文。
5、“所知不过守信经文”,与下文“所能不过按狱考事”,文正相对,可证。
6、 (2)卿:根据文意,疑系“乡(乡)”字形近而误。
7、本书《答佞篇》有“对乡失漏”,《程材篇》有“对向谬误”,可证。
8、乡:通“向”。
9、 (3)之准:按文意,疑“准之”误倒。
10、阅备:完备。
11、 (4)阙:通“缺”。
12、 【译文】 儒生不通古今,知道的不过是墨守和相信经书,背熟章节和句子,分析互相错乱的文句,辨明矛盾与不同的地方。
13、文吏不通晓做吏的道理,他们的能力不过是审判案件考察事务,递交文书下发公文,对答流利。
14、衡量文吏和儒生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,都学识浅陋达不到,片面杂乱不完善,都有缺点和不足,有什么理由相互指责呢?。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