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江西南昌滕王阁背诵《滕王阁序》争取免费游览机会、到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与“李白”对诗、到山西太原晋祠景区品赏古建筑……近期,全国多座城市凭着传统文化底蕴“出圈”,吸引众多游客前往。在旅游业的推动下,一项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“活”起来,成为当地旅游的“加分项”。
催生新“打卡点”
(资料图片)
因深厚历史底蕴和人文风情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古城景区一直是西部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。如今,这一传统景区有了许多新玩法:穿着民族特色服饰拍一套旅行写真、购买当地特色文创等。“五一”假期,喀什古城景区接待游客25.49万人次。
来自陕西西安的游客武婧仪专为拍摄写真而来。“喀什古城就像是一座‘天然的摄影棚’,这里的迷宫式街区十分有特色,热闹的巴扎十分有烟火气,随手一拍,都是很漂亮的照片。”如今,像武婧仪这样的游客越来越多,让一批旅拍店成为古城里的新“打卡点”。
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:“游客不仅要领略山河壮美,还要领悟文化之美,非遗理当以全新的方式,展示其时代价值,成为更多人得以看见的时尚。”非遗正成为许多地方旅游的新亮点。
祖里甫卡尔·阿巴拜克力在喀什古城经营一家泥巴艺术烫画创意工作室,他是喀什土陶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八代传承人。古老的土陶工艺用河泥做原料,制坯、晾晒、上釉、烧制,整个过程没有任何图纸和模板,完全依靠匠人的手感和经验。喀什土陶造型古朴、素雅,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和艺术魅力,受到国内外游客喜爱。一些到喀什古城旅游的游客还会体验亲手制作土陶。祖里甫卡尔·阿巴拜克力发现,主动了解土陶、喜欢土陶的年轻人越来越多。当地的手艺人正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寻求创新,让这一古老技艺焕发出新魅力。
塑造“向往之城”
日前,2022—2023年度“中国美好生活城市”发布盛典在四川成都举行。广州、长沙、西安、昆明、扬州等地上榜“十大旅游向往之城”,这些城市无一例外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。以广州为例,它是岭南文化中心地、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、改革开放的前沿地,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、岭南文化、海丝文化等。西安作为老牌旅游城市,传统文化是其最鲜明的标签。近年来,西安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,并取得了一定成效,“长安十二时辰”主题街区、大唐不夜城《盛唐密盒》等已成为叫得响的文旅IP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魏翔指出,游客向往西安,不仅是想到西安观光,更想通过沉浸式的体验真切感受长安这座古城,领略西安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和融入文旅产业的科技范儿。
许多城市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,如何用好这一资源,让城市真正成为游客的“向往之城”?戴斌给出答案:“游客更加看重文化内涵和体验。”
“五一”假期,江西南昌滕王阁景区上线《滕王阁序》VR自助背诵评分平台,虚拟数字人化身唐代诗人王勃,担任“考官”为游客评分,评分达标的游客即可免费游览。这一活动吸引许多游客前往挑战。滕王阁管理处综合管理部副主任毛琦介绍,滕王阁景区在常态化开展背诵《滕王阁序》免门票活动的基础上升级了背诵方式,在保留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,注入更多现代科技元素,给游客带来便利和乐趣。
展现美好生活
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景区,更在社区。随着旅游日益成为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,人们到一地旅游,关注点已从“风景名胜”转向“日常生活”。越来越多的游客不仅去看精致的景区,也去当地人爱逛的菜市场。戴斌指出,“最美的风景是人”“寻常生活客自来”。
每到周末,家住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张平顺都要到金桥公园“赴约”,在那里,一群喜爱戏曲的朋友定期相聚,“唱上几嗓子”,交流学习戏曲的心得。2016年,金桥公园在改造时融入了戏曲元素:公园外围墙立柱上装饰着栩栩如生的戏曲美图,园内指引标识上配有中华戏曲小知识介绍,戏曲长廊环绕着“淮音广场”,园内还不定期举办戏曲摄影、戏剧沙龙、绘制脸谱等活动。在这里,游客和戏曲爱好者可以直观感受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。“这里环境好,景色美,戏曲文化氛围浓厚,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‘戏曲公园’。”张平顺笑着说。据了解,金桥公园通过改造实现了“戏曲与社区互动”,真正让传统文化融入了周边居民的生活。
市集也成为集中向市民和游客供给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。山东有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,为了用好这一资源,当地创新性地推出了“黄河大集”这张文旅新名片。“黄河大集”上不仅有特色农副产品,也有当地特色文化展示,其中不乏非遗技艺。赶“黄河大集”,已成为许多游客赴山东的主要目的。“赶的是热闹,是人间烟火气,也是传统文化味儿”。统计数据显示,自山东开展“黄河大集”活动以来,全省共举办线下市集1.6万余场,销售额近52亿元;组织线上直播带货活动2.5万余场,销售额超110亿元。“黄河大集”不仅成为传统文化展示的重要空间,也是展现当地人美好生活的重要窗口。
(责编:鲁婧、李楠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