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刘喜双
(资料图片)
以专业技能守护生命
刘喜双在某大型群众性活动现场执行安保任务。河北日报资料片
近日,在高碑店新时代应急救援队(以下简称救援队)办公室,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、救援队队长刘喜双正在完善开放性水域联合演习预案。
“8字绕标、抛绳救援、落水人员应急救捞等项目是这次演习的重点考察内容。”刘喜双说,今年4月底,他们将联合高碑店市新时代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等开展演习,他得把预案做得更加接近实战,更好地检验和锤炼队伍应急救援能力。
作为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,刘喜双不光是将雷锋视作偶像,还结合自身专业特长认真学习雷锋精神。在他看来,学习雷锋就是要传承发扬爱岗敬业精神,“干一行爱一行、专一行精一行”,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救人于危难。自救援队成立以来,他带领队员们先后参与完成了河南水灾救援、石家庄平山大客车侧翻救援、山西洪灾救援等任务,凭借专业的救援能力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好评。
“我就是想在群众遇到危险、最需要帮助的时候,有能力站出来并施以援手。”谈起成立救援队的初衷,刘喜双激动地说。
原来,汶川地震发生后,他想赶赴现场参加救援,但因缺乏专业救援技能未能成行,这让他遗憾不已。
从那以后,刘喜双在每月到养老院慰问老人、定期资助困难学生的同时,挤出时间学习地震救援、山野救援、水域救援等方面的专业知识,提升专业技能,取得了中国地震紧急救援技术、绳索救援技术等证书。2020年6月,刘喜双组建救援队。
两辆车、两艘冲锋舟、两台发电机、12条救援绳索、4000个沙袋、400个浮力马甲、400升汽油、70箱瓶装水……2021年7月20日,河南省局地遭遇极端强降雨,郑州市受灾严重。当日,接到救援任务后,刘喜双仅用2个小时就准备好充足的物资,并带领专业的救援队伍,第一时间奔赴河南救灾。
“那天晚上的雨下得急,我们在赶路的途中,雨刷器一度开到最大,仍然看不清路。”刘喜双说,没有一个人愿意停下来,因为他们知道,早到一秒,就能让被困群众早一秒看到希望。
次日凌晨1时许,刘喜双和队员们赶到了河南省中牟县县城。当时,该县全域处于停电状态,在不熟悉地形的情况下,他们在指定的搜救区域开展“地毯式”搜救。
“当时,有个小区受灾严重,地面水深超过两米,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被困在四楼。队长二话没说,率先爬到四楼将这位老人背到二楼楼道窗口,并在其他人的配合下,将老人顺利转移到冲锋舟上。”救援队队员李生华说,“队长总说,我们要以雷锋为榜样,把群众当亲人。在救灾一线,他总是冲在最前面,我们也不想被他落得太远。”
指甲磨掉了、皮肤晒伤了……刘喜双和队员们咬牙坚持。7天5夜,他们先后在中牟县、新乡市、卫辉市累计救出被困群众3215人、转移1324人,运送物资超过10吨。“我们走的时候,河南的群众追着我们的救援车,往车斗里扔吃的、喝的,甚至还有拖鞋。”李生华笑着说,那一刻,感觉所有辛苦都值了。
“困难之时伸援手 真诚服务暖人心”“一心为民 热心服务”……在救援队办公楼内,笔者看到走廊两旁的墙壁上挂满了受助群众送来的锦旗。
一面锦旗、一个故事,一份信任、一种激励。除抗洪、救火等配合政府部门进行的大型救援任务外,救援队还积极开展紧急协寻、水域救援、山地救援等志愿服务。截至目前,他们已经参与公益寻人132起,找到走失人员43人;开展水域救援35次,打捞溺水人员23名。
由于收到的锦旗太多,有一部分锦旗被刘喜双和队友们卷好后码放在会议室的桌子上。笔者粗略数了一下,桌子上的锦旗数量超过了30个。轻轻打开最上面几幅,笔者看到,最近一次收到的锦旗上印制的时间是今年3月24日,落款是一名姓郝的市民。
3月23日20时许,刘喜双正在备勤,忽然接到这位女士的求助电话,称她家84岁的老人当日16时从家里出去后走失。
刘喜双立即询问老人的体貌特征、离家时的穿着等情况,仅用几分钟就制作好了寻人启事,并在救援队的微信公众号及个人微信朋友圈中发布。
“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,接到电话时她已外出4个小时,必须尽快找到。”刘喜双和队员们分成5组,沿小区周边的道路不断向外搜寻。经过5个多小时的努力,他们终于在距离小区20多公里的涞水县义安镇找到还在“赶路”的老人。
然而,不是每次救援都能像这次一样令人欣慰。因此,在刘喜双心中,防大于救。
他和队友们走进高碑店市多所中小学校深入开展关于防溺水、防踩踏、防火灾等方面的公益宣传教育活动;走进社区、企事业单位普及心肺复苏、海姆立克急救法、包扎固定搬运技巧、消防安全知识等,累计开展应急救援培训50多次。
河北省优秀志愿者、时代新人·河北好人……在多年的坚持与付出下,刘喜双获得了多项荣誉。“这些荣誉属于救援队的每一位成员,我只是代表大伙儿去领的奖。目前,救援队的成员已经从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420多人。我们将不断提高救援能力,更好地守护群众生命安全。”刘喜双说。(河北日报记者徐华 通讯员王娟)
关注河北新闻网,了解河北最新新闻。